原標題:2016新形勢下中國智能制造十大變革趨勢
導讀: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,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保障,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,是一個國家的脊梁。這早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。如今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,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已然成了不可逆的大趨...
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,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保障,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,是一個國家的脊梁。這早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。如今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,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已然成了不可逆的大趨勢。當前,信息技術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技術等重要領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,正在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,將對全球制造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,并改變全球制造業的發展格局。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,將促進制造模式、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的深刻變革。
清華大學全球4.5產業研究院與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組成的研究團隊,對中國智能制造的變革趨勢做出如下研判。
趨勢一:重塑現有工業體系
信息時代制造業創新特點正在發生顯著變化,一是科研工具日益數字化、智能化;二是創新模式向異地化、協同化方向發展;三是用戶參與創新過程更容易,眾創模式逐步普及;四是技術更新周期縮短,創新速度加快;五是研發(包括設計、研究、試驗)手段虛擬化、網絡化。
智能制造內在表現為:多種學科交叉、多種技術融合、多種工藝復合、多種材料混用、多種資源整合、多種人才聚集;外在表現為:更新速度加快、研發周期縮短、定制生產普遍、模式創新活躍。在這一趨勢的推動下,中國現有工業體系會逐步瓦解、重構,新的制造模式、組織方式、產業形態等大量涌現。
趨勢二:規模龐大、層次多樣的需求
中國制造業具有規模體量大、結構體系完備、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顯著特點,中國制造業在整體轉型升級的過程中,處于不同發展水平的領域和行業也將成波次地動態推進。
首先,中國各行業巨大市場,將為企業新技術的孕育提供所必需的規模門檻。其次,需求差異化將提供多樣化使用場景,可用于試驗不同的技術產品和升級路徑。第三,由于市場需求差異大,技術創新和擴散在行業都要經歷一個過程,企業將面對接力式的需求浪潮。因此,龐大市場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生產裝備自動化、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各類需求,將長時間同時并存。
從這個意義上說,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市場,可以孕育如此多樣性、成規模的創新需求。
總體來看,中國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,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。通過對占世界制造業總產值70%以上的15個國家的制造業質量競爭力的對比分析,中國整體制造業競爭力排名第13位。
當前,中國正加速進入工業化中后期,面臨著各產業部門新的裝備需求、普通民眾新的消費需求、社會治理服務新的能力需求、國際競爭和國防建設新的安全需求等。在生產裝備技術水平、消費品品質提升、公共設施設備供給、重大技術裝備等各方面,一個有13多億人口、加速工業化的中國,創造出了一個需求不斷升級的龐大市場。
趨勢三:全球制造行業的一個縮微版本
從全球看,門類齊全、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中國制造業,恰如全球制造行業的一個縮微版本,基于中國市場中發展的技術、產品和業務模式,具有全球應用前景。因此,從某種意義上講,中國就是全球市場競爭的前哨戰,“勝了中國,贏得全球”,如通訊設備領域的華為、中興。
可以預期,基于中國需求多樣化、動態化特征發展出來的制造業產業升級的經驗,將來也能夠應用到全球其他市場,這也是中國企業對全球產業升級的重要貢獻。 分頁:123